展会作为企业展示技术实力、拓展市场资源的核心场景,既是品牌曝光的黄金窗口,也是"展会舆情"风险的高发地带。现场人流密集、媒体关注集中、竞品动态活跃,任何细节都可能通过短视频、社交平台快速发酵,形成对企业形象的直接冲击。
为此,下面识微科技针对展会期间的舆情给出了如下一些处置建议,可供参考。
一、前置预判
展会舆情的导火索往往藏在细节中:展台设计是否符合品牌调性(如过度夸张引发争议)、宣传物料是否存在合规漏洞(如数据引用不实)、互动环节是否触碰敏感话题(如用户隐私承诺)、与竞品的同台对比(如技术参数被质疑)等。企业需在布展前召开专项会议,结合往届展会案例(如某新能源企业因"续航虚标"宣传遭现场维权)、本届参展主题及目标受众特点,梳理可能引发舆论关注的"风险点清单"。同时,针对媒体、观众、竞品、员工四类主体,预设不同场景下的应对话术,确保一线人员面对突发提问时能"有据可答、有理可依"。
二、实时追踪
展会期间信息爆炸式增长,仅靠人工搜索难以覆盖全网动态(如短视频平台的即时吐槽、行业垂直媒体的深度解读、社交媒体上的用户自发讨论)。建议企业部署专业的舆情监测分析系统-识微商情,通过设置"展会名称+企业品牌/产品关键词""同行业竞品+对比评价""现场体验+投诉"等复合监测规则,实时抓取社媒、新闻、短视频、论坛等渠道的舆情信息,并自动分类标注情感倾向(正面/中性/负面)、传播层级(原发/转发/评论)及关键传播节点(如大V转发、媒体报道)。
三、分级响应
根据舆情的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,企业需建立"三级响应机制":对于一般性讨论(如观众对展台设计的个人偏好),可通过现场工作人员礼貌回应、引导至官方咨询台深化沟通;对于局部负面(如个别用户抱怨产品操作复杂),需第一时间安排专业人员对接,记录具体问题并承诺后续跟进(如提供技术手册或预约深度讲解);对于重大危机(如产品质量硬伤被现场视频曝光、竞品恶意抹黑),则需启动高层牵头的应急小组,同步向总部公关、法务部门报备,在30分钟内形成官方声明(内容需包含事实澄清、责任认定、改进措施),并通过展会官方渠道、企业官微、合作媒体多通路发布,避免谣言扩散。
相关推荐:公司怎么做舆情管理工作?
【文章声明】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。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,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。未经许可,不得复制、转载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。如发现本网站文章、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@civiw.com,电话:4008299196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