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外部舆情,简单来说,是指在企业所处的外部社会空间中,围绕企业的各类事件、行为、产品或服务等,公众所表达出的信念、态度、意见和情绪的总和。
这些公众包括消费者、合作伙伴、媒体、行业专家以及普通网民等。传播载体丰富多样,如社交媒体平台(社交媒体、微信、抖音等)、新闻媒体网站(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官方网站)、论坛、博客以及各类网络社区等。
一、企业外部舆情风险
1.声誉受损风险:负面舆情一旦爆发且未能及时有效处理,会迅速传播扩散,使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。例如,某食品企业被曝光食品生产过程中存在卫生问题,媒体的大量报道以及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口诛笔伐,会让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急剧下降,导致品牌声誉严重受损,进而影响产品销量。
2.经济损失风险:声誉受损直接关联经济利益。消费者因负面舆情减少购买行为,企业可能面临产品滞销,销售额下滑。同时,企业为应对舆情危机,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公关活动、危机处理等,进一步增加运营成本。例如某汽车品牌因车辆质量问题引发舆情危机,召回问题车辆以及开展公关宣传等活动,耗费了巨额资金。
3.法律风险:网络舆情中可能存在侵犯他人知识产权、诽谤、侵权等违法行为,给企业带来法律纠纷。这种风险在危机处理不当或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尤为明显。例如,企业在宣传推广过程中使用了未经授权的图片或文字,被版权方发现后引发法律诉讼。
4.市场份额流失风险: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,负面舆情可能使消费者转向竞争对手。竞争对手也可能利用企业的舆情危机进行宣传,抢占市场份额。比如,两家同类型电商平台,一家因物流配送问题引发大量负面舆情,消费者可能会在短期内选择另一家平台购物,导致舆情受损方市场份额下降。
二、企业外部舆情风险防控策略
1.建立健全舆情监控机制:企业可组建专门的舆情监控团队,团队成员涵盖公关专家、市场营销人员、法务顾问以及技术支持人员等。同时,也可委托识微商情这样的专业舆情监测平台进行舆情监测。识微商情日处理 10 亿多条实时数据,覆盖新闻媒体、社交媒体、主流门户网站、论坛、博客、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,能实时监测企业在互联网上相关的品牌形象、产品、服务、售后等口碑,代言人和领导人相关信息等,帮助企业及时发现舆情信息并监测舆情的发生。此外,要建立舆情信息共享平台,确保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畅通,以便协同应对舆情。
2.加强网络舆情引导:企业应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正面宣传,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。通过与网民互动、发布企业动态、解读行业政策等方式,引导网络舆论朝着有利于企业的方向发展。与意见领袖、行业专家等合作,借助他们的影响力和话语权,传播企业的正面信息,提升企业在网络上的美誉度。
3.制定应急预案:针对可能出现的舆情风险,企业需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。预案应明确应急响应流程、责任分工、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内容。当舆情危机发生时,能够迅速启动预案,有条不紊地应对和控制舆情风险的发展,将损失降到最低。
4.加强危机公关:当舆情危机发生时,企业应迅速组织危机公关团队进行处理。通过新闻发布会、媒体沟通会等方式及时向公众通报情况,澄清事实真相。积极回应网民关切,表达企业的态度和立场,展现出积极解决问题的诚意,争取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。在危机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、专业和负责任的态度,避免造成二次伤害。
5.完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:企业应加强合规管理,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要求。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,包括合同审查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。在面对法律纠纷时,积极寻求法律援助,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。
6.提升员工媒介素养和舆情意识:定期开展舆情应对培训和教育活动,提高员工的媒介素养和舆情意识。让员工了解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和应对方法,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,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能够自觉维护企业形象,避免因个人不当言行引发舆情危机。
相关推荐:舆情来源大类有哪些?
【文章声明】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。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,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。未经许可,不得复制、转载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。如发现本网站文章、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@civiw.com,电话:4008299196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