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试用
解决方案 舆情学院

高管舆情:舆论如何看待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与质量争议

发布时间:
2025-08-28 16:14 作者:MsTang 浏览次数:61分类: 热点舆情

近段时间,空调行业爆发口水仗,一方是深耕行业的老牌企业,一方是以互联网模式崛起的业内新贵,围绕空调产品展开多轮公开交锋,争议从主板工艺对比切入,逐步延伸至销量数据统计口径之争,最终聚焦于技术路线选择与商业模式差异,成为家电行业关注度极高的行业事件。


一、事件概

事件导火索:主板对比图引发的工艺争议

2025年6月8日,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转发网友博文,对比小米与格力中央空调的主板结构。图片显示格力机型内部走线凌乱,而小米产品更为规整,并配文 “做大家电,我们非常非常认真”。这一对比迅速引发舆论对格力做工的质疑。(卢伟冰转评博文还在,番茄殿下原博文已不可见,截图来自朱磊)

8月26日,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在社交平台上回应,指出该对比图存在三大问题:

机型已退市:图中格力空调为“十年前已退市”的型号,但网友晒出的机器铭牌显示实际生产于2022年,存在时间误导;

图片被处理:格力提供的真实内部结构图显示,该机型走线规整,网传图可能存在人为拆改;

技术代差:朱磊用格力2021年生产的家用小多联产品与小米2025年新品对比,称格力在电源接口、通讯方式(CAN 系统 vs. RS485 接口)、贴片工艺等方面仍领先 “代际级差距”。

但业内人士指出,朱磊对RS485接口的解读存在偏差——小米采用该接口是为支持OTA升级的智能化需求,而CAN系统的高容错率在民用场景中并非核心优势。

销量数据罗生门:统计口径之争

8月15日,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转发奥维云网数据,称2025年7月小米空调线上市场份额达16.71%,超越格力的15.22%,并配文“新时代这么快就来了”。卢伟冰同日转发称“能力的提升才能赢得高质量增长”。

8 月 18 日,格力朱磊发博反驳,称其查询奥维云网公开数据后发现,格力7月线上份额为16.41%,仍领先小米的13.50%。澎湃新闻等媒体核实后确认,奥维云网实时数据与格力公布一致。

8 月 19 日,数据争议进一步发酵:

原博主 “晓春哥 XCG” 称,小米最初引用的数据是奥维云网 “数据罗盘” 调整前的版本,统计口径变更导致结果差异;

当天,小米集团发布2025Q2财报,显示空调出货量540万台,同比增长60%。卢伟冰在小米业绩电话会上表示 “不在意短期排名”,但强调 “长期格局会改变”;

奥维云网未就统计口径调整发布官方声明,导致双方各执一词。

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的再度碰撞

8月27日,小米王化以诗句 “三年新物当旧骸,数据罗盘任调改” 回应格力,并晒出网友质疑朱磊技术解读的截图,疑似暗讽格力 “刻舟求剑”。

随后,朱磊反击称“核心科技靠打油诗打不出来”,强调制造业需“实实在在”,并晒出格力的一系列成绩海报。

当天晚上,小米集团大家电部总经理单联瑜发布长文回应,总结如下:

态度立场:不愿参与口水战,强调小米内部更重技术提升,认为此次争论无意义。

产品模式:小米空调不复制传统模式,采用 “标准化 + 平台化” 思路,聚焦 “少而精” 的爆款,给用户 “极简选择”。

技术争议:①电控板:小米电控板尺寸更小,但集成功能更多(24 项 vs 16 项);元器件用料更优(高压电容耐压 500V、低压电容数量更多、散热器重量达 2 倍),体现工艺优势。②通讯方案:选 485 方案非 “落后”,而是其成熟可靠、速率(理论 10Mbps)为 CAN(1Mbps)的 10 倍,能支持 OTA 升级,让空调像手机般 “持续进化”,可拓展新功能、智慧售后等。

产品优势:小米空调兼具超一级能效,融入全屋智能互联,搭载 AI 人感调节功能;近年市场表现、财报数据已印证用户认可。

竞争理念:倡导“为用户创造价值”的竞争,而非口水之争,认为这才是行业增长方向。


双方争议折射出两种商业逻辑的冲突

格力的技术坚守:强调压缩机、CAN 系统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,以“十年免费包修”构筑壁垒,但线下渠道占比超85%,面临线上转型压力;

小米的互联网模式:通过整合供应链实现快速迭代,武汉工厂提前投产(2025年 8月)后年产能将达300万台,依托智能化和性价比抢占市场,但被质疑代工模式品控风险。

 

二、舆情趋势

根据识微商情舆情分析系统(<<<点击免费试用)显示,2025年6月8日00时至2025年8月28日14时,有关“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争议”的舆情热度约为131,227。

通过观察趋势可知,在六月份小米方面对比空调质量时,并未引发大范围的关注。直到8月14日,网上流传小米空调销量高于格力空调数据,引发广泛关注,而第二天小米高管的发声,助推了此事件进一步发酵。

经过双方几天的口水战,舆情于8月19日达到最高峰,即小米发布财报当天。

8月27日,因小米高管再次发声,双方又battle了一轮,让本来已经回落的舆情热度再现一个小高峰。

该时段内,有关“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争议”的舆情主要集中在新闻APP平台,约占56.6%,其次为社交网络(约占21.4%),短视频(约占12.9%)。

该时段内,有关“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争议”的舆情情感倾向以中性为主,占41.9%;其次为正面舆情,占37.6%。负面舆情较少,占20.5%。

该段时间内,有关“小米和格力空调销量争议”的舆情信息以评论为主,占54.1%;其次为原帖,占36.1%;转发较少,占9.8%。

 

三、舆论分析

(1)正面信息概要

格力卓越的产品质量: 用户称赞格力空调质量可靠、耐用,制冷效果好,有核心科技,全产业链强大,用料真材实料,技术和质量靠创新积累,部分空调使用多年仍制冷效果好且无需售后,还有底气承诺十年免费包修。

格力完善的售后服务: 直接陈述售后优势、对比行业突出服务亮点,格力售后网点多,消费者满意度高,其“十年免费包修”服务成为焦点,能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。

小米良好的生态与性价比: 用户认为小米通过生态链推动了一些行业变化,在全屋智能控制方面最便捷,空调业务增速快,产品质量好且价格便宜,用料一流,性价比高,还获得消费者信任。

品牌排名的参考价值: 各类空调品牌排行榜(壁挂机、中央空调、空调套装等)能为消费者提供参考,帮助消费者了解各大品牌的独特特点和优势,在众多品牌和产品中找到心仪之选。

品牌声誉与消费者信任: 强调口碑的重要性,格力有几十年的口碑,消费者对其高度信任,很多消费者选择格力是因为相信其品牌;小米也获得了部分消费者的信任,尽管面临一些负面评价,但销量依然不错。

(2)负面信息概要

小米产品质量差,使用体验不佳: 多位用户反馈小米产品质量问题,如冰箱刚过保就坏,售后维修费用高;摄像头刚过保内存就坏;空调使用中高频异响、频繁维修;手机使用久了机身过热等。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正常使用,增加了使用成本和时间成本。

力与小米空调数据及产品对比争议不断: 格力和小米围绕空调线上销量排名、产品图片真实性、生产工艺等问题展开激烈争论,双方高管在社交媒体上多次隔空交锋,导致消费者对产品数据和质量产生困惑,难以做出购买决策。

格力产品质量和售后问题引发不满: 部分用户反映格力空调存在制冷制热效果不佳、使用不久就出现故障、压缩机技术减配等质量问题,同时对格力的售后维修服务和保修政策也存在质疑,如认为保修条款存在套路、服务质量难以控制等。

企业高管言行引发负面评价: 格力和小米的高管在争议过程中的言行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,如格力董明珠对同行的指责和谩骂,小米高管的打油诗、转发带节奏等行为,被认为缺乏专业性和尊重,影响了企业的形象和声誉。

电商大促沦为品牌清库存手段: 随着电商促销节奏同质化,“传统大促已沦为品牌清库存的无奈之举”,消费者对电商大促的信任度降低,难以从促销活动中获得真正的实惠。


推荐阅读:

上市公司舆情风险监测管理白皮书(可下载)

2024优秀成功的经典公关案例及分析(可下载)

企业负面舆情危机管理流程方案指南(可下载)

教科书式公关声明怎么写?—公关声明研究报告(可下载)

【识微商情系统】支持全网舆情监测与分析、口碑查询、营销效果分析等功能,点击免费试用 

【文章声明】识微科技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。本网站文章发布目的在于分享舆情知识。部分内容仅是发稿人为完善客观信息整理参考,不代表发稿人的观点。未经许可,不得复制、转载、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。如发现本网站文章、图片等存在版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并发邮件至zhangming@civiw.com,电话:4008299196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或处理相关内容。

tel-image

首页

product

产品介绍

company

公司介绍

tel

联系我们